唐卡(Thang-ka)為西藏地區的宗教藝術,因應藏民的遊牧生活,其易攜帶的特性,也被稱為「移動的佛龕」。在創作表現形式上,有筆繪、刺繡、版印等方式,其中以筆繪唐卡的歷史最悠久。¹
✍️繪畫流派唐卡主要用於祈福、修行和知識教學。畫派則有六大畫派,現今較常見的為勉唐(menbris)、勉薩(menbris sama)和噶瑪嘎孜(Karma Gardri)三大派;勉唐派多分布於青海省地區,噶瑪嘎孜畫派形成於西藏昌都縣噶瑪鄉,其餘的西藏地區畫派多被統稱為勉薩派。 其中,勉唐派是主流畫派²,著名畫師有完德尖措(1983-)等³;而噶瑪嘎孜畫派便是吸收勉唐派基礎後,融合工筆技法、色調所發展出來的畫派,著名畫師則有嘎瑪德勒(1932-)⁴等。
✍️ 顏料製作唐卡繪畫由白、黃、紅、青為主要構成色彩,顏料從天然礦物、植物或泥土中所得。其中,礦物顏料具備高飽和度和性質穩定的特色,用作畫面主要顏色,種類有藏青、石綠、石黃、朱砂和嘎日(白色)為基本。
舉「石綠」來說,作為唐卡常用礦物顏料之一,石綠取材自孔雀石(Malachite),為繪製綠度母菩薩像必須色。製作過程繁瑣,將孔雀石清洗後磨碎成粉末過篩,加入熬製好的桃膠混合均勻加水攪拌倒出,分離出不同深淺的綠色,來往數次,便可分出各種色號;再次重複數次即可得到石綠。⁵
植物顏料則使用於「鉤線」、「描影」,通常會預先做成丸粒狀,晾乾保存,需要繪製時,再取水泡開使用,常見有胭脂、花青、許康草、黃蓮花等。⁶
「胭脂」在唐卡中常用於花卉的上色或罩染,此顏料由紫草茸在山礬葉水中熬煮後過濾,再小火煮至膏狀、捏製成丸做成。⁷
✍️創作工序一幅唐卡的工序繁複:從畫布製作、顏料取色、畫筆製作等都需要畫師親自操刀。筆繪唐卡畫於棉布上,棉布於作畫前先以牛骨膠、石膏塗抹,再以石頭打磨。畫筆的部分,畫師會收集#貓的尾毛作筆毛,其柔軟細長,歷來畫師所鍾愛。
繪製過程分為:白描、勾線、上色、描金、開眼,其中「勾線」是最考驗技術的步驟,在描繪唐卡佛像時,必須極其嚴格按照《佛說造像度量經》所規定的標準、各部位比例起草繪製佛像;最重要的部分則是「開眼」,開眼後的唐卡才算是真正完成,具有經驗豐富的畫師才有資格為唐卡開眼。⁸
📔參考文獻:1.方小濟(2015),〈國外筆繪唐卡的修復研究〉,《北京故宮學刊》,(檢索日期:2024年5月14日)2.常見六大唐卡畫派(2023),[線上資料],福田書屋,https://store.bwpublish.com/editor/L3ezVkI38G (檢索日期:2024年5月14日)3.「熱貢藝術」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完德尖措|熱貢唐卡(2023),[線上資料],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8sFA7TCkU4.出生于唐卡世家的嘎瑪德勒 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唐卡 80多歲仍堅持作畫(2022),《行走西藏》第3集,[線上資料],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lDwVcQX0KgY (檢索日期:2024年5月14日)5.點石成色:將石頭變成顏料 ·石綠的製作(2020),[線上資料],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MtntYYvuk6.葛婉章(1997),〈筆繪唐卡的保存傳統與發展〉,《故宮學術季刊》。7.唐卡 | 用中藥製作唐卡胭脂色(2020),[線上資料],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acfo9Qy0Y8.《手藝 第五季》第十集 雪域唐卡 | CCTV紀錄(2018),[線上資料],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nbtn_o0IU
更多分享: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喜歡 正在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