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争端是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的历史产物。马岛近代先后历经多国殖民统治,20世纪油气的发现及海洋资源利益的争夺又加剧了马岛争端的复杂性,马岛由此成为全球领土争端历史最为久远的岛屿。
阿、英两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就马岛主权之争进行了长达15年、约150次谈判,均未能达成任何协议。阿方一直坚持英方应无条件承认阿对该岛的主权。而英国对马岛争端态度则随着70年代盛传南大西洋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更趋僵化。
#“铁将军”遭遇“铁娘子”
二战后,英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国力下滑,不少发展中国家则取得快速发展。新兴国家对在国际体系中提升自己地位的欲望愈发强烈。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就存在这样的逻辑。正如时任阿根廷总统,绰号“铁将军”的加尔铁里所言:“在国际事物方面,阿根廷不应该甘于充当二流角色,而应占有主导地位”。于是马岛就不可避免成了双方博弈的筹码。
加尔铁里执政后期的阿根廷国内经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阿根廷军政府的统治基础愈发不稳定。面对不断积蓄的压力和空前团结的反对力量,军人政权无力推进民众所要求的经济改革,镇压国内运动成本也越来越高。此时的阿根廷军政府需要一场战争来转移民众视线,改变现有格局,提高国际地位。
加尔铁里
阿根廷政治家、军政府总统
1981年12月-1982年6月担任阿根廷共和国军政府总统
1982年他为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对英国宣战
战败后辞职下台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当局采取冒险的军事行动,不宣而战,强行派兵登陆并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宣布收回对马岛的主权。6日,英国首相,绰号“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宣布派特遺舰队远征大西洋收复失地,英阿马岛战争爆发。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仰天长叹
尽管战争爆发之初,阿根廷国内群情激愤,狂热民族主义下的民众给了阿根廷军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然而由于军政府缺乏做持久战的准备,又因武器装备缺乏自主研发、制造能力,阿根廷陆、海军在英军的先进装备和战术面前一触即溃。
在付出伤亡数千人、被俘万余人、十余艘舰船的损失后,阿根廷人只能眼睁睁望着马岛上空重新升起米字旗,只能仰天长叹。
被击沉的“谢菲尔德”号▼
马岛战争惨败之后,阿根廷国内一切都笼罩在失败引起的巨大哀痛之中:民族自信心遭受沉重打击;两国民间敌对情绪加剧;军政府倒台后引发政局长期动荡;西方的联合禁运使得阿根廷国内经济一蹶不振,民众因而对政府更加不满,这种不满使得政治更加动荡,国家进入死循环……
#“上帝”的“复仇”
“(战胜英格兰)那感觉就像打败了一个国家,而不仅是战胜了一支球队……尽管赛前我们说过足球与马岛战争毫无关系,但我们都清楚有无数阿根廷的好男儿在那儿战死疆场,像鸟雀一般遭到屠戮。现在,我们复仇了。”
——迭戈·马拉多纳
当足球被赋予更多情感时便有了别样的魅力。马岛战争的惨败成了阿根廷人心中永远的痛。四年后的世界杯1/4决赛,面对夙敌英格兰,马拉多纳做出了最争议性和最高光的表现。
上半场马拉多纳用手打进一球,在没有视频助理裁判的年代因并未被主裁判发现而被判定进球有效。进球后英格兰球员的抗议与马拉多纳的纵情庆祝成了那场比赛的经典画面。对于手球,马拉多纳赛后宣称这一进球“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仅仅数分钟后,世界杯历史上最惊艳的一粒进球产生了:马拉多纳只身一人狂奔50多米连过6人取得进球,最终带领阿根廷队击败英格兰。
世界杯夺冠后马拉多纳说道:“对我们来说,那才是决赛,更重要的是我们击败了英国人,我和全国球迷一起流泪,我将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比赛。”
正是马拉多纳球王级的表现,让处于绝望中的阿根廷人精神重新振奋,足球成为了阿根廷人忘掉一切痛苦与磨难的精神家园。也正是这份宝贵的精神馈赠,让马拉多纳超越了足球巨星,成为阿根廷人高傲、倔强、激情的精神图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